近年来,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,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,随之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,一些骗财骗色的职业陷阱让求职学生蒙受了许多损失,甚至误入传销公司后身心受到严重摧残,更有甚者把性命都丢了。作为大学毕业生,在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,更要学会独立生活,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确保人财物的安全,实现平安就业。
一、离校前安全:
1.离校前毕业生的外出较多,这时要特别注意宿舍内个人钱财物品的安全,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,随手关好门窗,锁好自己的箱、柜,防止丢失、被窃;
2.对废弃的私人信件和其他物品要妥善处理,绝不可在宿舍、卫生间、楼道内焚烧,更不能向楼下乱扔杂物、酒瓶,防止发生意外。
二、交通安全:
1.乘车时一定要乘坐正规单位营运的车辆,宁可推迟行程也不要乘坐超员、超载或车况不好的车辆。乘车时妥善保存乘车凭证,并记着该车的车牌号,并把车牌号及时发给朋友或者亲人,下车时要及时清点好物品;
2.乘车时与他人闲聊不要把自己的详细情况告诉陌生人,也不要将行李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,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的食品和饮料;
3.一旦在路途中遇到财产物品被盗或发生不安全事故,要及时向他人求助或报警,可用有效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来争取其他乘客的支持与帮助,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;离校外出最好结伴而行,相互照应,带好证件。
三、警惕传销:
1.一些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,精心设计骗局骗人。他们往往把企业包装成一个实业公司,许诺毕业生的工作是“待遇高,工作轻松,发展前景好”等大学生入套后,就对大学生进行培训“洗脑”,限制大学生的人身自由;
2.传销组织也会利用少数大学生抱有一夜暴富、急于求成的思想,鼓吹所谓的团队精神、家庭温暖以及财富几何倍增、高额回报来诱骗和控制大学生;
3.传销组织还会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浅,拉拢、蒙骗上当,很多大学生都是被同学、好友欺骗落入传销陷阱,应及时甄别传销组织,在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,并尽可能的阻止身边好友被骗上当;
4.如今传销和变相传销表现形式呈多样化趋势,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。既有人们熟知的发展人际网络传销商品的形式,又有只交入门费发展人头而不传销商品的“金字塔诈骗”形式,还有的以互联网为载体,在网民中发展人际网络从事非法传销诈骗活动,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的能力;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,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。
四、信息安全
1.应聘登记时不要填写过于详尽的资料,尽可能交毕业证学位证的影印件,不交证书原件,在复印件上最好注明“仅供****应聘使用”;
2.记录好何时何地向哪家公司投放了简历,何人接受并记录好投放方式,如招聘会现场递交、电子邮件、信件邮寄等方式。
五、合同安全
1.不签劳动合同
一般正规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都会主动签署劳动合同,双方达成意见后,双方的约定要以书面合同条款明确下来以维护自身的权益,不能只有口头协议。有的毕业生害怕失去工作机会不敢提及合同,或者相信企业的种种借口而推脱签约。还有的同学以为签了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》就是签订了《劳动合同》。《就业协议书》与《劳动合同》存在诸多不同且其法律意义也不同,《就业协议书》作为一份简单的格式文本,很多诸如工作岗位、工作条件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并不在《就业协议书》中直接体现。因此,单凭《就业协议书》对于大学生正式报到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是无法全面保障。
2.签署有失公平的合同
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,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,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,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,如违约金、服务期等。对于毕业生来讲,虽然知道这些附加条款是显失公平的,但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,结果造成各种损失,以后寻求仲裁机构维权也相当被动。
六、租房那些事
一些同学将要去就业单位报到,如果单位不提供宿舍,那就面临着自己寻找房子租房子的境地,在找房子时,便宜有必要,安全更重要:
1.正规中介,实地考虑
租房一定要找有口碑的正规中介公司和网站,不要相信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;看房时要实地考察,除了看房子户型采光外,还要了解周围环境、物业保安等,以确保安全;尽量要求房东更换门锁;
2.证件齐全,确认产权
签订租房合同前一定要查看房产证、房主身份证,确认房屋产权,避免“二房东”;如果是转租,尽量要求房东现场签约,或提供房东本人亲写的委托书。核对无误,才能签约;与人合租,要留下对方身份证明,以便日后责任清算;
3.物业交割,清晰名了
租房时,要做好物业费用交接,并仔细检查清点室内配套设施,填写《房屋交割清单》,对已发生损坏的要注明清楚,明确权责。如果影响到正常的居住生活,应要求业主负责修理。
4.看清条款,明晰责权
签合同时,要看清楚合同条款,防止合同漏洞和霸王条款。比如,明确租金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,确认不包括其他费用,避免变相涨租;明确租赁合同的起止日期和解约通知期限;明确押金的数额,对押金退还的时间、条件要有明确的规定;水电费、物业费、取暖费、维修费等费用分别由谁负责缴纳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。
七、敢于维权
1.认真学习有关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,学会保全证据。和用人单位签订的《劳动合同书》及其他协议都是重要证据。不用担心其中一些显失公平的条款因为员工签字就得不到《劳动法》保护的问题,恰恰相反,对这些不合法的条款仲裁机构不予支持。如果没有签合同,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,工资单、员工卡、工作证、押金条、考勤记录、工作量记录等都是有效证据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留,这样申请劳动仲裁时才能维权;
2.在遇到劳动侵权现象时,主要有两种途径维权:
第一,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,由其进行查处;
第二,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;
这两个程序的好处在于按照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规定,劳动者申诉不用缴仲裁费;劳动者不直接跟用人单位发生冲突,避免了用人单位的报复;行政执法时间较短,效率较快。如果劳动监察部门不去查处,还可以通过申请法院仲裁,或找政府部门、信访部门投诉。
3.注意时效性:
如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。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因工受伤的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明确时效规定的,即应当在1年内申请,如果超过1年将被视为放弃工伤认定的权利。
最后提醒各位毕业生们不论在那个单位工作,都要严格要求自己,遵守纪律,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从小事做起,从基层做起,敬业、乐业、爱岗,多向优秀员工学习,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。在毕业前的这段时间里毕业生们更应该戒骄戒躁,稳定思想,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