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10日晚一堂公开课pro版页面瞬间引爆朋友圈,它清晰的标注了你的诸多第一次:何时注册,第一条朋友圈的发布,第一个微信好友的建立等等,数据之全面,让网友们为之惊叹!
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刷屏状态中时,一条“点击该链接会导致盗号继而将你支付宝中的钱转走”的消息传了出来。犹如重磅炸弹,造成不少网友的极度恐慌。
随后微信团队出来辟谣,“我和微信的2015”是为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准备的官方体验,还在内测阶段,绝不是谣言中所说的病毒或者木马!更不存在账号里的钱被盗的情况!
谣言虽止,可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增长,网络交易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:陷阱不断,交易具有不可实地目测商品、不能当面验货等诸多不利因素,极易出现网络诈骗,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网友开始害怕、拒绝网络交易。事实上只要我们理智对待,充分了解各类行骗陷阱,大可以放心享受网络交易……
网络购物诈骗:一分钱订单设下的陷阱
实例:张先生在网上买书时,卖家要求他进入一个“新世纪购物网站”,下载“1分钱”订单。张先生:“我按照订单的要求,把银行卡号和密码都输进去。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还是没看到书,然后到银行查账,发现卡上的一万多块钱都没了。”
犯罪分子以“1分钱”的网上订单为诱饵,诱骗网民将银行卡号和密码输入虚假的支付页面,盗取卡号和密码后,迅速提走现金。警方提醒大家,网上购物应保持警惕,不要贪图便宜,更不要轻易泄露银行账户和密码。
网络亲情骗局:汇钱救急
实例:某同学在微信上收到一个好友申请,该同学看到头像是好友的生活照,于是就通过了申请。之后聊天时这位好友称需急用500元,等办完事立马还钱,就这样,该同学向这位好友转账了500元。当天晚上该同学与好友打电话确认时才知道被骗。
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盗取他人账号,获取好友信息,从中寻找作案对象,伺机实施诈骗。
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:
1.谎称其货品为走私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,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、押金、定金;
2.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,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;
3.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,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;
4.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,要求网民重新支付;
防范措施:
1.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模式(物流快递代收货款,收到货品后再进行支付);
2.选择具有合法有保障且信誉高的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平台进行交易(多使用支付宝、财付通等支付模式交易);
3.选择具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交易平台(指具有7天包退换、正品保证、30天免费维修、假一赔三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);
4.选择店铺的产品质量、货源和售后服务具有品牌厂家认证网店(各知名品牌厂家开设的直销网站);
5.索取网购销售凭证,防范霸王条款(向经营者索要购票凭证或者服务单据,为解决网上购物的纠纷提供凭证和依据);
6.确保电脑防火墙、防毒软体等维持最新更新状态,以防各类病毒或木马侵入。在线进行大额度交易前,最好先查查电脑是否中毒。
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宝宝们一定要小心网络陷阱,尤其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就掉坑里了。